健康码如何影响世界

借着新冠肺炎,健康码也从某种角度悄悄改变了世界的运转方式。

健康码如何影响世界

今年是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第三年了,无数人的生活因为疫情发生了「润物细无声」式的变化,随着疫情常态化地演变,世界上的不同地区都在探索应对疫情的方案。而在我们生活的华夏大地上,有一张严谨的数字防火墙也存在了三年,是口罩,疫苗,核酸检测以外防止病毒传播的最常见工具,这就是主要以小程序为载体的健康码。

每个人的健康码

在今天的中国,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手机打开一个“健康码”的小程序,小程序的主体是一张由红黄绿三种颜色动态生成的二维码,三种颜色经过大数据分析算出,提示持码人的健康状态,不同城市的二维码还会加入其他不同的信息,有的展示持码人的照片,有的展示新冠疫苗接种状况,有的展示 14 天内经过的城市,为了防止二维码被截屏伪造,大多数二维码还都嵌入了实时日期,动画并定时刷新。

健康码不仅仅被用来展示自身的健康状况,很多时候还肩负着采集持码人位置信息的责任,由于“动态清零”的相关政策,每一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出行与潜在的病毒传播负责。当你在大多数城市需要出入公共场所时,都需要在出入口扫码登记,通过扫描定向二维码进行登记所带来的信息误差,远远小于手机的基站或卫星定位带来的误差。

大多城市的健康码都以小程序的形式存在

不同城市的健康码由各地政府下设专属部门主导开发(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大数据集团或其他国资委控股的企事业单位),互联网企业则提供技术支持。由于每一个健康码的底层都涉及大量个人隐私,因此政府部门在与企业进行政企合作之前都应该与企业签订了严格的保密协议与合同。

而自 2021年 9 月 1 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也为数据的安全从法条中增加了一道“守护神”,保证核心隐私数据仅可在居民授权的情况下,被合理合法地采用。

第一个健康码

第一个健康码的代码应该创建于 2020年 2 月 13 日 20 时 34 分,是浙江省健康码引擎的开端,并在研发 40 个小时后上线测试。这是全国第一个省级健康码,脱胎于几天前的杭州市余杭区健康码与杭州健康码。目前这行健康码的代码已经收录成为了国家博物馆的馆藏之一。

阿里云健康码引擎的第一行代码

在以小时为单位的更新迭代中,健康码在 24 小时内推广至全杭州,又在几天内推广至全浙江省。到了 2 月 15 日,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指导支付宝、阿里云加速研发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疫情防控健康码系统,加速了健康码走向全国。

此后,各个城市也都在积极探索属于自己的健康码,并不一定全部都需要依赖“互联网大厂”,而是由不同省市内的大数据发展管理部门主导开发。在这些国资主导的企事业单位中,相关人员需要快速和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省政府办公厅、卫健委和以公安厅为主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部门调研沟通,收集需求。

调研工作结束后,就需要开始紧锣密鼓地部署开发,不仅包括应用系统的部署,也包括数据收集的部署。当收到居民的健康数据的流转后,就需要快速将数据合并至“大数据集群”,再作为健康码的底层数据支持。

隐私保护

每个人健康码中的资料都需要实时更新,这对于底层的“云服务”都有着更加切实的要求,国家级的大数据战略也在加速“东数西算”工程,从而启动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并分别在贵州、甘肃、内蒙古、宁夏、京津冀、长三角、成渝、粤港澳建设了枢纽节点。

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

为了保证尽可能让居民的生活不受影响,获取健康码的难度与门槛尽可能小,同时还需要保证居民能够从其中获得良好的体验效果,大多数健康码都以“小程序”的方式完成研发,分别在微信,支付宝,本地城市民生平台等第三方平台中进行上线,这就能够尽可能保证居民能够以身边最趁手,习惯的工具获得自己的健康码。

健康码本身则包括四种数据,分别是公安部门提供的居民户籍信息,终端居民自己上传申报的健康数据(比如当前的体温与症状),移动运营商、通信管理部门和铁路航空交通部门提供的用户行程与出行数据,卫健委部门提供的居民就诊信息,以及判断是否与确诊患者产生交集。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还提出了“时空伴随”的概念,进一步控制风险范围。

“时空伴随”主要通过手机信号来进行定位,在 800米左右的范围中,如果你的手机信号与“高风险人员”共同停留 10分钟以上的时间,就会被判定为“时空伴随者”。计算时空伴随的计算不属于地方,而是由国家工信部信息管理局牵头,几大运营商则根据基站与信号进行综合定位后,将数据统一上报至工信部,再由后者向各地统一分发。

各显神通

在健康码推行初期,各个城市都针对健康码单独立项实现,不同项目中的标准和数据使用维度都不尽相同,甚至在后台保存的居民健康状态也采用了不同的字段进行存储记录,而这也就导致了背后信息采集的标准有所不同,因此让各地难以完成信息与数据互认。哪怕在同一个省,也可能出现省会城市与其他城市使用 2 套健康码的场景。

为了达成“信息传递与防控效率”的最佳平衡,健康码登记的流程也不应该过于复杂,比如刻意追求极其精准的定位反而可能使得防控上产生疏漏,甚至带来新的风险。

国家一体化在线政府服务平台

目前各地的数据已经共享至全国统一平台(在国家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中即可查询),国家也制定了统一的数据采集标准来约束数据类型与维度,以便于数据互通。而底层则是以省为单位在后台分析数据,重点区域则会通过实时刷新来同步每个人的动向与健康状态。

最终由于健康码的相关信息均由各地政府掌握,假如有了感染风险,政府就可以及时定位当病例患者当前的位置,再分配社区与网格处理,从而有一整套的响应机制与流程。

好上加好

随着健康码系统的越发完善,疫情防护也将越发精准。国家也要求对于检测到疫情风险的相关单位与区域进行“精准赋码”,避免“一刀切”。如不久前在上海,甚至将一家占地面积仅 20 多平方米的奶茶店划分为中风险地区,本质上也是因为大数据追踪到位的原因。

部分健康码依然存在问题

当然,我想健康码依然存有可以提升优化的部分,如我之前在体验不同城市的二维码信息时,就发现可能会存在如下问题:

  • 某些二维码必须要联网才可以查询,一旦没有网络请求则无法查验;
  • 提示服务器资源域名存在安全警告;
  • 在健康码与行程码的数据同步与跳转之间断档;
  • 仅在某个平台中可以使用;

对于居民本身,部分城市的健康码则显得过于单一,其实也可以增加如“密接自查,疫情症状咨询,发热门诊与黄码红码定点服务机构查询与导航,帮助老年人或儿童代领健康码”等功能。

对于医护与疫情支持人员,也可以在取得授权后直接在手机中查证居民二维码与相关信息,而不是必须要配备扫码终端,只在固定的扫码点位才能查证。

当然,这些环节都需要相关部门进行持续的优化与努力。

哪怕疫情过去,我相信健康码的使命也不会随之结束,这些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防疫医护与支撑人员所做的各种努力都是有用且有价值的,只要维持核心的数据状态,持续将各方面数据打通,就能为居民的服务带来更多有益的帮助。

广而告之

如果您在研究或寻找跨平台小程序解决方案,FinClip 可能会是一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选择。一方面对于主流小程序的语法进行兼容支持,此外也能够大幅度提升业务 App 的复杂与性能体验。

如果您在考虑 Uniapp 或 mPaaS,也可以查看我们以往写的对比文章《小程序框架与平台编译对比》,《FinClip 与 mPaaS:轻应用平台与移动应用开发平台》,《FinClip 与 uniapp:轻应用平台与前端开发框架》,以上文章中从功能差异,场景区别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对比,供您参考。

如果在使用或了解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难与问题,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文部分参考及引用

  1. 探究“健康码”背后的那些事儿- 新华社
  2. 中国防疫神器“健康码”是怎么运转的?- 中国新闻周刊

体验新一代小程序容器 - FinClip

免费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