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点数字孪生,揭秘它的独特魅力
1830
2023-02-09
本文目录一览:
“缺芯少魂”一直是中国信息 科技 产业的伤痛,其中“魂”指的就是操作系统。
实际上,在过去数十年的沉浮中,中科院、中国移动、阿里巴巴等明星机构和企业先后宣布研发自主操作系统,但多数以Unix/Linux为基础二次开发为主。曾出现过众多的国产操作系统版本,但存活下来者寥寥无几。
不过,近期在国内外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国内自研操作系统发展明显加快,红旗Linux、深度、银河麒麟等操作系统更加成熟,华为鸿蒙、欧拉,阿里龙蜥等国产操作系统相继面世,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众人拾柴火焰高
“如果他们突然断了我们的粮食,Android系统不给我用了,Windows系统也不给我用了,我们是不是就傻了?”华为创始人兼CEO任正非曾在2012年的一场座谈会上谈道。
9年的时间过去,虽然目前国外操作系统品牌仍然几乎垄断着国内操作系统市场,但国产操作系统的进展正在增多。
日前,华为发布了面向智能手机、平板及电脑等终端设备,深入消费者个人及家庭应用场景的鸿蒙系统,以及深入企业端的欧拉系统。
如今,不仅仅麒麟软件、银河麒麟、麒麟信安等老牌操作系统厂商推出了基于欧拉的商业版系统,国内运营商也在“拥抱”欧拉。中国电信在电信行业中首家全业务选择欧拉技术路线,在运营商中首个推出基于欧拉的x86和ARM自主研发双版本,当前已实现规模商用。
而继华为鸿蒙、欧拉之后,中兴通讯也发布新支点操作系统,采用“3+1+N”模式,包含了办公、 娱乐 、出行、5G、智能驾驶等多个方面。新支点可以看作是中兴通讯版的鸿蒙,也实现了交互体验、接口、组件、内核版本等四个统一。
除此之外,阿里云发布了全新开源操作系统龙蜥(Anolis OS),据悉,龙蜥操作系统定位于服务器市场,支持x86、ARM等多种硬件架构和计算场景。腾讯公司在数字生态大会上,也发布了遨驰云原生操作系统。
工信部副部长王志军表示,国产操作系统已逐步摆脱缺技术、少生态的困境,在重点行业获得规模化应用和市场认可。
“软烟囱”林立
虽然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入局操作系统领域,各厂商研发的国产操作系统也在一些领域得到规模应用,但是这些不同领域的众多操作系统之间相互割裂,形成一个个“软烟囱”,导致操作系统之间的生态没法打通,不同的场景难以协同,这已经是目前企业数字化转型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软件工程教学专委会副主任寥湘科也认为,我国基础软件目前在各个行业高度分散,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平台,软硬件技术难以实现共享,造成了行业内、行业间烟囱林立,严重拖慢了数字化进程,业界已经越来越迫切需要标准化、模块化、平台化。
杨涛补充道,过去操作系统的发展在固定互联网时代是终端侧很强,云侧相对比较弱,包括Linux的时代。但是现在基于安卓系统的终端侧比较弱,云侧非常强,到泛人工智能时代端云是一体的,我们更多地强调它是分布式,比如以后的自动驾驶领域的车、路、边端的协同是非常重要的。
邓泰华表示,未来的数字 社会 应该是端、边、云全场景协同的,一个应用开发,应该就是多场景都能够适配。不能说在这个烟囱上开发了一套应用,在另外一个烟囱上重新改适配,相互不能适配应用要重新开发。所以我们是新做的适配,我们不能有 历史 包袱,这样能够为未来构建新的操作系统。
邓泰华强调:“存量的生态既有优势也是包袱,革自己的命总是相对困难的,现有的生态是不同的领军企业构建的各自的生态。我们做不同的操作系统,是重新构建新的生态,不是简单的复制模仿。”
开源是正解
如何打破林立的“软烟囱”,开源或是正解。
杨涛表示,我们看到在目前全球范围内能够做到影响力巨大的,除了有原来的几个传统操作系统,目前看到的能做成功而且未来前途无量的都是以开源的方式构建的。这是因为整个操作系统的工作量巨大,它不可能由一家公司一个组织来完成,它一定是集合全人类的 科技 力量来共同构建。
作为国内高新技术产业的代表,华为、阿里在发布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时,均表示会开源。不仅是开源,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华为、阿里相继宣布将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捐赠给了开源基金会。
近日,华为将欧拉开源操作系统全部代码、品牌商标、社区基础设施等相关资产捐赠给开源基金会。据龙蜥社区理事长、阿里云操作系统负责人马涛的表述,龙蜥将系统的源代码、商标全部捐赠给了开源基金会。“相当于从面子到里子,全都捐了。” 马涛说。
“大家比喻生态,拿‘树’来做比喻我觉得非常科学,它的根部是多个根系,”杨涛说道,“例如华为是一个重要的根系,把很重要的能力贡献出来。上面的支叉和果实都是不同的,这样才能长出苍天大树。”
对此,廖湘科表示,开源是软件技术创新,特别是发展操作系统等基础软件的重要途径,充分利用开源、参与开源、支持开源,发展操作系统,联合做大做强是当前最为可行之路。当前,国产操作系统大多基于国外上游开源社区做二次开发,大量的软件开发人员都是在国外的开源社区做贡献,我们迫切需要构建根植于中国的开源社区,培养良好的土壤和与环境,为产业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之地。
他强调,我们需要构建操作系统的统一社区,形成创新活力,从分散变成凝聚力量攻关,避免分化及碎片化,同时统一各社区需要实现开放治理,能够广泛吸纳全产业的力量,在合理的社区治理框架和机制上有机协同,最大限度发挥各方合力。
与此同时,邓泰华也提醒道,中国是开源应用大国,但还不是开源贡献强国,我们整个开源体系的基础能力和领先国家相比也还有比较大的差距。但我们有最大的开源应用市场,也有最多的软件人才供给,需求端、供给侧都是最强的,我们最有条件成为开源强国。
欧拉操作系统在多行业已实现规模应用
欧拉操作系统在多行业已实现规模应用,华为欧拉是面向数字基础设施的开源操作系统,可实现服务器、云计算、边缘计算、嵌入式的全场景支持,欧拉操作系统在多行业已实现规模应用。
欧拉操作系统在多行业已实现规模应用1记者15日从欧拉开发者大会获悉,目前,欧拉在政府、运营商、金融、能源、交通、互联网等行业已规模应用,累计超过130万套。
2019年,华为把自己在服务器操作系统上积累了10余年的能力开放出来,欧拉操作系统正式开源。2021年11月9日,欧拉开源操作系统项目正式捐赠给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走向产业共建、社区自治。
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秘书长孙文龙表示,自2021年11月9日,基金会在生态发展、开放治理等方面为欧拉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平台,欧拉真正实现了由企业向产业共建的转变。在共同努力下,英特尔,百度等众多国内外主流厂商加入社区,欧拉迈出了国际化步伐。
据了解,欧拉社区已经汇聚了330多家企业伙伴,包括芯片厂商、整机厂商、操作系统厂商、应用软件厂商等,吸引近万名开发者,成立近百个特别兴趣小组,全球下载量超过47万,成为活力十足、极具创新力的开源社区。
欧拉商业进展迅猛,新增市场份额第一
目前,欧拉在政府、运营商、金融、能源、交通、互联网等行业已规模应用,累计超过130万套。根据《中国服务器操作系统市场研究报告》,2021年欧拉在政府、运营商行业实现新增市场份额第一,在金融行业市场增速第一。2022年,预计欧拉在行业的应用新增将超过200万套。
携手行业用户,欧拉针对行业实际场景进行联合创新,并最终实现性能提升,高效智能运维,加速在行业的规模部署。中国电信天翼云、中国移动在线营销服务中心、联通云、上交所、中信银行在本次大会上作主题演讲,展示其与欧拉的联合创新成果。
欧拉操作系统在多行业已实现规模应用24月15日,在欧拉开发者大会(openEuler Developer Day 2022)主论坛上,欧拉首个数字基础设施全场景长周期版openEuler 22.03 LTS正式发布。这是欧拉捐赠之后的首个社区共建版本,针对服务器、云计算、边缘计算和嵌入式四大基础设施场景进行了特性升级。
2019年,华为将自己在服务器操作系统上积累了10余年的能力开放出来,欧拉操作系统正式开源国产操作系统生态情况报告;2021年11月,华为将欧拉捐赠给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并承诺其自身不做商用版本,以完全开源开放的态度去完善整个生态。
会上,欧拉开源社区理事长江大勇分享了欧拉在技术、生态、商业、开源建设和人才发展方面的最新进展。“截至目前,欧拉社区已经汇聚了330多家企业伙伴,包括芯片厂商、整机厂商、操作系统厂商、应用软件厂商等,吸引近万名开发者,成立近百个特别兴趣小组,全球下载量超过47万,PR合入超过5.5万。” 江大勇表示,2022年,欧拉在行业的应用将新增超过200万套。
江大勇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英特尔、百度等加入欧拉阵营
与鸿蒙面向手机、电脑、平板等终端设备不同的是,华为欧拉是面向数字基础设施的开源操作系统,可实现服务器、云计算、边缘计算、嵌入式的全场景支持,应用场景覆盖IT、CT和OT。
从鸿蒙到欧拉,华为展示了在操作系统,乃至基础软件层面的野心。在供应链受阻的情况下,华为为开放软件能力探索了新路径。2021年11月,华为宣布将欧拉捐赠给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并承诺不做商用版本。此后,欧拉不再是华为的欧拉,欧拉开源社区由企业向产业共建转变。
银河证券认为,欧拉不做商用版本这一举措,将利好整个国产操作系统生态。“操作系统作为承上启下,连接底层基础设施如服务器、芯片产业链和上游应用软件的桥梁,操作系统闭环的形成与完善将促进整个信创产业的适配与成长。”
开源、捐赠后,欧拉操作系统在国内的发展如何国产操作系统生态情况报告?“全球主流操作系统厂商均已经推出基于欧拉的商业发行版。随着openEuler 22.03 LTS版本的发布,麒麟软件、统信软件、麒麟信安、SUSE、超聚变、新华三、中科创达、科东软件等伙伴,也宣布即将推出基于openEuler 22.03 LTS的商业发行版。”江大勇说。
据他介绍,openEuler 22.03 LTS版本采用统一的 Linux Kernel 5.10 内核,合入openEuler前三个创新版中经过商业验证的创新特性,新增代码2300万行,并构建分布式软总线能力,实现欧拉和欧拉设备的自发现、自联通,欧拉和鸿蒙设备的自发现。
在生态构建方面,除了操作系统厂商外,欧拉还需要芯片、硬件厂商的支持。记者注意到,英特尔、SUSE、百度等国内外主流厂商均已加入欧拉社区。
中国服务器操作系统竞争格局将迎变局
银河证券认为,中国服务器操作系统市场竞争格局将迎来大变局。智研咨询等三方咨询机构数据显示,在中国服务器操作系统市场,WindowsServer仍是主流,目前占据市场份额约88%左右。
虽然欧拉整体市场份额与头部操作系统仍有差距,但来自赛迪顾问的市场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openEuler系产品整体装机量超过102万套,其中物理机装机量达到52.7万套,商业发行版装机量达到34.5万套,在政府行业市场的市占率达到了35.2%。
此外,江大勇介绍,目前,欧拉在政府、运营商、金融、能源、交通、互联网等行业已规模化应用,累计超过130万套。另据《中国服务器操作系统市场研究报告》,2021年,欧拉在政府、运营商行业实现新增市场份额第一,在金融行业市场增速第一。他还表示:“国内服务器一年新增数约为300~400万套,今年我们初步目标是200万套,相当于达到市场增量市占率的50%。”
如今,欧拉已经从最初企业主导的开源项目演进到产业共建,下一阶段发展的目标是社区自制。“原来规划是2到3年实现,但现在来看,这个节奏可能更快。” 江大勇说。
欧拉操作系统在多行业已实现规模应用3在华为陷入供应链困局时,创始人任正非打出了两大王牌——鸿蒙及欧拉操作系统。如今,欧拉操作系统openEuler的商用有了实质性进展。
4月15日,openEuler开源社区正式发布欧拉开源后的首个社区共建版本、欧拉生态服务平台。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下称开源基金会)秘书长孙文龙表示,目前欧拉生态已吸引数百家国内外厂商加入,主流社区贡献者超过8000人,欧拉全球下载量超47万。
随着众多厂商入局,欧拉生态圈正加速扩大。欧拉开源社区品牌委员会主席梁冰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称:“截至目前,已有330多家企业加入欧拉开源社区生态。”她透露,欧拉与鸿蒙系统将进一步打通,实现自发现、自联通。欧拉将与华为成立的“军团”实现更多接入,并在今年建立垂直技术小组,在生态上创新。
谈及欧拉目前在技术、生态、商业等方面的进展,欧拉开源社区理事长江大勇表示,整个欧拉系累计装机已超过130万套,规模应用在政府、运营商、金融、能源、交通、互联网等行业,其中政府、运营商行业新增份额第一,“2022年我们预计欧拉在行业的应用将新增200万套。”
这是否意味着欧拉操作系统已趋于成熟?其与鸿蒙将如何一起推动国产操作系统的商用化发展?
长周期版本如何保持生命力?
相较于备受关注的鸿蒙,欧拉一向低调。
4月15日,开源基金会带来了欧拉的'最新消息:欧拉开源后的首个社区共建版本正式发布,这也是我国第一个支持数字基础设施全场景融合的长周期版本,方便开发者构建面向全场景的数字基础设施操作系统。
梁冰表示,长周期版本目前已支持多元性计算,主流芯片厂商在社区均可以找到。
去年9月份,华为推出了欧拉操作系统,并在2个月后宣布将系统代码等相关的资产,捐赠给开源基金会。据了解,欧拉长周期版本的推出意味着该版本将得到开源社区的长期技术支持,通常周期不低于5年。
“长周期版本的出现代表着欧拉已经逐渐走向成熟,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标志着欧拉已经具备成熟商用的基础。”华为云MVP马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同时,欧拉的朋友圈也逐步扩容,英特尔、超聚变、新华三、麒麟、统信等芯片、整机、软件厂商也宣布即将推出基于欧拉长周期版本的商业发行版,欧拉合作厂商还不乏拓维信息、宇信科技等多家上市公司。
通信工程师袁博认为,“从加入厂商的构成可以看到,作为数字基础设施的专属操作系统,欧拉已经打通了从底层端到应用端的产业链。”
从欧拉商用情况来看,华为对外承诺不做自己的商业发行版。梁冰表示,已有众多厂商推出商业发行版。“欧拉在金融、能源等行业领域已经处于开发商用阶段,也将进一步繁荣多样性计算生态。”
根据赛迪顾问发布的报告显示,主流国产操作系统厂商已研发基于openEuler的服务器操作系统商业版本。2021年,openEuler系产品整体装机量超过102万套,其中物理机装机量达到52.7万套,商业发行版装机量达到34.5万套。
“欧拉阵营的快速壮大,与更具稳定性的长周期版本的推出有关。不过,目前长周期版本更多只是在于操作系统内核的稳定,而外围的驱动也要与时俱进,尤其是在芯片方面,新型号的芯片会有更多的加速指令集。想让长周期版本保持生命力,需要芯片等厂商贡献针对性的优化代码。”马超称。
发展路线更加清晰
此次,随着更多商用版图的露出,欧拉的发展路线也更为清晰,江大勇表示,openEuler将持续在服务器、云计算、边缘计算和嵌入式四大场景的技术探索和创新。
值得注意的是,欧拉的应用范围由之前聚焦于云服务器,转变为持续向嵌入式等多领域拓展,而这与鸿蒙系统在嵌入式终端领域有一定重合。“未来,鸿蒙和欧拉除了实现底层技术共享,还将互为备份,只是欧拉偏向云,鸿蒙偏向端,但在嵌入式领域两者不排除也会同台‘竞争’。”马超认为。
对此,江大勇称,欧拉进一步拓展嵌入式设备,与鸿蒙在工业领域会有所交叠,但并不冲突。
同时,欧拉、鸿蒙将与华为军团有更多交集,并向众多垂直商业场景渗透。目前华为已成立了包括煤矿军团、电力数字化军团在内的15个军团。
梁冰透露,“接下来,欧拉与鸿矿等实现更多连接。今年会成立欧拉垂直技术小组,在金融、AI等众多领域打通垂直站并实现创新牵引工作。”
江大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欧拉与鸿蒙的自发现还在探索中,未来欧拉与鸿蒙将进一步技术共享、生态互通。鸿蒙将通过欧拉实现传统智能设备的更多功能,而欧拉与鸿蒙的更多能力也将在系统版本中集成。如华为“军团”需要操作系统时,欧拉与鸿蒙将充分协同起来。通过向垂直商业领域和海外市场发力,欧拉系产品的装机量有望得到持续提升。
袁博认为,欧拉开创了国产操作系统在B端商用的先例,也进入产业共建阶段,但尚还谈不上盈利,但无论是其自身发展,还是与鸿蒙的更多协同,都将进一步推动中国操作系统的商业化发展,也是中国操作系统发展的一次重要探索,不过欧拉还面临生态割裂、应用重复开发、如何建立可打“持久战”的技术迭代能力等挑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