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构师学习笔记14--信息系统基础知识

网友投稿 528 2022-09-29 13:35:00

架构师学习笔记14--信息系统基础知识

信息系统包含三大要素:系统的观点,数学的方法,计算机应用。 信息系统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和有力武器。

一、信息系统概述

(一)信息系统的组成

1、信息系统的数据环境 1)数据文件 2)应用数据库 3)主题数据库 综合、共用数据库 4)信息检索系统 数据仓库

2、信息系统的应用层次 战略级、战术级、操作级和事务级。信息系统的分级对应公司管理活动的分级,也对应着用户的层级。企业信息化就是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行。

(二)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分为 产生、开发、运行、消亡4个阶段。

1、产生阶段 概念产生、需求分析

2、开发阶段 1)总体规划 开发目标、总体架构、信息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流程、实施计划、技术规范

2)系统分析 组织结构及功能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和数据流程分析、系统初步方案

3)系统设计 系统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处理流程设计、功能模块设计、安全控制方案设计、系统组织和队伍设计、系统管理流程设计

4)系统实施 5)系统验收

(三)信息系统建设的原则 1、高层管理人员介入 2、用户参与开发 3、自顶向下规划 4、工程化 5、其他原则

(四)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1、结构化方法 结构化方法是目前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之一。它假定被开发的系统是一个结构化的系统,将系统的生命周期分为系统调查、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维护等阶段(跟信息系统的实际生命周期十分吻合),遵循工程规则,结构化、模块化进行开发,一般要对系统进行模块分解或组合。特点: 1)开发目标清晰 2)工作阶段程式化 3)开发文档规范 4)设计方法结构化

结构化方法特别适合业务工作比较成熟、定型的系统,如银行、电信、商品零售等行业。

2、原型法 开发过程包括 1)系统需求分析 2)系统初步设计 3)系统调试 4)系统检测 然后返回步骤1

用户仅需在系统分析与系统初步设计阶段对系统进行简单描述,开发人员在获取基本需求定义之后,利用开发工具生成应用系统原型,快速建立一个最初版本,提交给用户试用、评价,根据用户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和补充,形成新的版本,再返回给用混。如此多次反复,使得系统不断细化和扩充,直到生成一个用户满意的方案。

原型法特别适合用户需求模糊,结构性差的系统的开发。

3、面向对象方法 利用面向对象的信息建模概念,如实体、关系、属性等,同时运用封装、继承、多态等机制来建造模拟现实系统。 结构化方法面向过程,系统分解成过程;面向对象的开发过程,各个步骤的目标是为了建造一个模型,处理的元素是对象,类等。

4、面向服务的方法 面向对象构建在类和对象之上,于是形成了构件(Component)的概念,对于跨构件的功能调用,采取接口的形式。这又进一步发展成接口定义与实现解耦,催生了服务和面向服务的开发方法。

面向服务提高了系统的可复用性,信息资源共享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面向服务方法成为一种趋势。

二、信息系统工程

(一)信息系统工程的概念 1、系统的分类 不同标准有不同划分 按功能划分可分为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军事系统和经济系统等 按与外界关系,可分为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 。。。

2、系统工程 定义很多很复杂。简而言之,就是研究如何把系统做得更好,取得更好的效果。

3、信息系统 现代信息系统以计算机为信息处理工具,以网络为信息传输手段。目前由管理信息系统发展到决策支持系统,即DSS阶段。

4、信息系统工程 系统工程应用到信息系统,就是信息系统工程。一个复杂的信息系统工程客观上存在两个工程: 1)工程技术进程 2)对工程技术进程的管理控制进程

(二)信息系统工程的内容 1、体系 1)信息网络系统 2)信息资源系统 3)信息应用系统

2、技术 软件工程 + 信息工程 + 组织管理 = 信息系统工程 信息工程以数据为基础。 信息工程方法的主要特点: 1)以数据为中心 2)工程实施包括业务系统实施和支撑系统的实施。业务是软件的技术内容;支撑系统包括硬件、网络等。

3、管理 1)组织流程管理 2)信息系统工程的管理 就是项目管理。所以,一般包括 任务划分 计划安排 经费管理 审计控制 风险管理 质量保证

(三)信息系统工程的总体规划 信息系统工程生命周期的第一阶段,决定了信息系统工程的方向、规模、深度和效果。 1、总体规划的概念 1)总体规划的需求 既要考虑如何建设系统,也要考虑建设一个怎样的系统;对总体方案与发展战略问题也要有足够的重视。

2)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 (1)制定发展战略 (2)确定需求,形成方案,制订开发计划 (3)确定资源分配计划

3)主要步骤 (1)调查 (2)分析与确定系统目标 (3)分析子系统的组成及基本功能 (4)拟定实施方案 例如划分优先级,开发顺序 (5)可行性研究 (6)编写可行性报告

2、总体规划的目标 不详

3、总体规划的范围 包括确定功能范围,系统结构,投资概算等。

(四)总体规划的方法论 1、业务系统规划法(BSP,Business System Planning) 将企业的战略转化为信息系统的战略。 实施步骤: 1)确立项目 最高指示,高层参与 2)工作准备 有高层专职项目组长、全程参与 3)主要活动 一系列。最终提交工作成果报告。

2、关键成功因素法(CSF,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找到企业的成功关键因素,据此确定组织的信息需求。 对高层特别适用。缺点是可能不能有效应对变化。

3、战略目标集合转化法(SST,Strategy Set Transformation) 把组织的战略集合转化成信息的战略集合。

三、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 (一)信息化策略 培养 CIO,就是系统分析师。

(二)电子政务内容 用信息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构造政府组织结构和运行方式。5个领域: 政府对政府,政府对企业,政府对公民,企业对政府,公民对政府。

(三)电子政务建设过程模式和技术模式 1、过程模式 1)以用户为中心 2)引进客户关系管理技术 3)政府门户

2、技术模式 1)网络管理模式 专网、内网、外网

2)信息资源管理模式 3)应用开发模式 最关键一环 4)电子政务的安全体系 物理安全、网路安全、信息安全、安全管理 5)电子政务的标准化

四、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 (一)企业信息化概述 3、企业信息化的方法 1)业务流程重构方法 2)核心业务应用方法 3)信息系统建设方法 4)主题数据库方法 5)资源管理方法 6)人力资本投资方法

(二)企业资源规划(ERP) ERP扩充了MIS、MRPII(Manufa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制造资源计划)的管理范围,将供应商和企业内部的采购、生产、销售及客户紧密联系起来,可对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管理。

ERP实质上仍然以MRPII为核心,但至少拓展了2个方面:一是将资源的概念扩大,不再局限于内部,而是整个供应链,包括供应商等;二是把时间作为最关键的一部分纳入控制范畴。因此,ERP被认为是顾客驱动、基于时间的,面向整个供应链的MRP。

1、结构 ERP是层次结构,3个层次: 1)管理思想 ERP的基本思想是将业务流程看做一条紧密连接的供应链,将企业内部划分成若干相互协作的子系统,如财务、营销、生产、质控、维护、技术等。“最佳时间和地点,获得最大增殖“。

2)软件产品 发展中

3)管理系统 是一个集成的信息系统。

2、主要功能

3、功能模块 物流、资金流、信息流

(三)客户关系管理(CRM) 以客户为中心

(四)产品数据管理(PDM) 设计数据的有序、设计过程的优化、资源的共享

(五)企业门户

(六)企业应用集成 EAI 1、企业内的集成 1)界面集成 2)平台集成 3)数据集成 4)应用集成 5)过程集成

2、企业间应用集成 B2B,B2C

3、展望 SOA,WEB服务

(七)供应链管理(SCM)

(八)电子商务概述 类型: B2C B2B C2C O2O

五、知识管理与商业智能 知识管理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而商业智能则是知识管理的实际应用。

商业智能(BI)由数据仓库、OLAP和数据挖掘三大部分组成。

六、业务流程重组(BPR)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上一篇:内存做虚拟盘的应用
下一篇:总结分享一些小程序开发中遇到的问题(帮忙避坑)(微信小程序开发常见错误)
相关文章